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韦翙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京兆杜陵人字子羽
韦载族弟。
少有志操,以仁孝闻名。
陈霸先南徐州刺史,召为征北参军
曾奉陈霸先书劝兄韦载解兵降。
入陈,迁骁骑将军
素有名望,每大事,帝恒令侠侍左右,时人荣之,号曰“侠御将军”。
出为宣城太守
文帝天嘉二年,预平王琳封清源县侯
宣帝太建中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旷陈朝末隋初 534 — 6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4—613 【介绍】: 南朝陈末至隋初时僧。
襄州襄阳人俗姓曹
年十二,出家于江陵宝光寺
通习经论,发明幽旨。
后住金陵,居律行寺,习大乘唯识等论。
归于郢二州宏法。
陈后主至德元年,归江陵,住遍觉道场,掌僧纲八载。
敕移居兴国寺,复改住丹阳栖霞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其先谯国曹氏。
今为襄阳人
祖亮宗梁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
父蔼直阁将军
年十二。
江陵宝光寺澄法师出家。
俄而辞。
明帝渚宫
京师
居律行寺。
西竺真谛三藏。
既译摄大乘唯识等论。
金鼓光明等经。
方将弘演
未得其人。
乃与宗恺准韵诸师。
北面受焉。
三藏云亡俦侣斯逝。
复偕同学僧宗俱栖匡岫敷化。
州宰鄱阳长沙二王。
师敬之。
后游湘郢间。
罔怠旧志。
陈至德初
言旋乡井。
居遍觉道场。
开皇三年也。
顷之诏徙兴国寺
屡赐香苏等物。
秦孝王建麾襄沔。
亲奉归戒。
炀帝即位
诏入京师次江阳
辞疾不行。
诏寓丹阳栖霞寺医养。
松筠泉石寔惬情素。
遂有终焉之志。
大业九年五月十六日终。
春秋八十。
顶煖指屈。
斯又上生得道之徵也。
其月二十日
窆于寺之西山
释慧旷
俗姓曹氏
谯国人也。
其后别派。
今为襄阳人焉。
祖亮宗梁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
父蔼直阁将军
秀气标于弱岁。
天然孝敬率性高廉。
十二出家。
江陵宝光寺澄法师
祗勤仪训肃奉帷筵。
发明幽旨颇超群辈。
后辞朋帝渚问道王圻。
居律行寺听彭城讲。
玄关斯辟大义已通。
将事随方转相弘教。
乃与宗恺准韵诸师。
俱值真谛
受摄大乘唯识等论金鼓光明等经。
俄而真谛涅槃法朋彫徙。
乃共同学僧宗俱栖匡岫。
分时敷说法化弥隆。
州宰鄱阳长沙二王。
俱敦师资之敬。
后于湘二州累载弘道
虽亲觉久忘而地恩待报。
陈至德元年言旋旧邑。
隋开皇之三年也。
于遍学道场传经引化。
既律行严精义门综博。
道俗具瞻。
纲维是奇。
统掌八载摄是乌回。
后又奉敕移居兴国
寺任攸委。
丝纶再降。
香苏屡锡。
秦孝王帝子之尊。
建麾襄沔。
闻风伫德亲奉归戒。
炀帝纂历当符尊贤味道。
爰降王人近居辇毂。
道次江阳辞疾不见。
蒙敕丹阳栖霞山寺。
以事治养。
又素协性松筠辅神泉石。
赏狎既并缠痾用弭。
于栖霞法堂更敷大论。
新闻旧学各谈胜解。
归善禅。
房本栖玄精舍。
竟陵文宣之馀迹。
禅师慧晓之遗风。
镜潭月树之奇。
云阁山堂之妙。
曾事游处。
遂有终焉之志。
后携子弟徙而憩之。
崖谷泯人世之心。
烟霞赏高蹈之域。
其有怀真慕义者。
复萃于斯矣。
大业九年五月十六日终于寺房。
春秋八十。
顶煖淹时。
手屈二指。
斯又上生得道之符也。
其月二十日
窆于寺之西山
弟子等树碑纪德。
常州沙门法宣为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任忠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汝阴人字奉诚小名蛮奴
有勇力,善骑射
梅伯龙预讨侯景,又随侯填进讨巴、湘,梁世官至衡阳内史。
入陈,累有军功。
陈宣帝太建初,随章昭达讨平欧阳纥
五年随军北伐,攻克北齐历阳合肥寿阳,并破北周援军,生擒周将王延贵
南豫州刺史吴兴内史封梁信郡公
隋师济江,降。
,授开府仪同三司
年七十七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樊猛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南阳湖阳人字智武
樊毅弟。
倜傥有干略,善骑射,胆气过人。
梁侯景之乱,随兄援台城,以战功为威戎将军
后从破武陵王萧纪,手擒父子三人,迁司州刺史
王琳败,归陈。
陈宣帝太建中,潜军入,焚北周船舰,以军功封富川县侯
陈后主即位,为南豫州刺史
陈亡,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叔坚陈朝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叔坚 569年—589年 陈宣帝第四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成
陈宣帝第四子。
好数术、卜筮。
文帝天嘉中封丰城侯
宣帝太建元年,立为长沙王
累迁丹阳尹。
始兴王叔陵争权宠。
宣帝死,后主遭叔陵行刺,赖叔坚得免。
以功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迁司空
政事悉决于叔坚,权倾朝廷。
后主复疏忌之,几被杀。
后获赦,出为荆州刺史
,迁瓜州更名叔贤,与妃沈氏以酤酒、佣保为事。
隋炀帝大业中,为遂宁郡太守
全汉文·卷五十五
咸字子成沛国洨人
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
平帝时王莽辅政,乞骸骨去。
篡位,召为掌寇大夫,不就。
后再征,称病笃,敛其家律令书,皆藏之壁。
(案《传》:始建国三年,以沛郡陈咸为讲礼,盖即其人。
先是别有陈咸沛郡相人,卒于成帝时
见《陈万年传》。
「非」即「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方泰陈朝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方泰 560年—589年 陈昙朗长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宗室。
南康王陈昙朗子。
文帝天嘉二年嗣爵。
与恶少群聚,游逸无度。
尝任丹阳尹,广州刺史,为政残暴,免官。
后起复为都督豫章郡诸军事豫章内史。
不修政事、放纵部曲劫掠,纵火烧民宅,抢民财,免官。
陈后主祯明初,为侍中
陈亡,随入长安
隋炀帝大业中掖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叔慎陈朝 572 — 58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叔慎 582年—589年 陈宣帝第十六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2—589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敬
陈宣帝第十六子。
太建十四年,立为岳阳王
十岁能属文,侍后主赋诗,恒被赞赏。
丹阳尹,湘州刺史
隋将庞晖率军攻至湘州叔慎诈降,杀庞晖。
隋援军至,兵败被擒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承天南朝宋 370 — 4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0—447 【介绍】: 南朝宋东海郯人
徐广甥。
五岁丧父,承母教,儒史百家,莫不该览。
太学博士
入宋,为尚书祠部郎,与傅亮共撰朝仪。
性刚愎,颇以所长侮同列,出为衡阳内史,不能公清,被收系狱,赦免。
文帝元嘉十六年,除著作佐郎,撰国史。
国子学立,领博士
官至御史中丞
善弈棋,能弹筝,精历算,改定《元嘉历》,计算冬至时日更为准确。
奉命纂修宋书》,未成而卒。
另撰有《春秋前传》等。
全宋文·卷二十二
承天东海郯人徐广姊子。
隆安末,南蛮校尉桓伟引为参军,寻解职。
义旗建,长沙公陶延寿以为辅国参军,除浏阳,寻还都。
抚军刘毅姑孰,版行参军,出补宛陵,赵惔为寻阳太守,请为司马,寻去职。
武帝太尉,以为参军,除太学博士,徙世子征虏参军,转西中中军参军钱唐
宋台建,召为尚书祠部郎永初末南台治书侍御史
谢晦江陵,请为南蛮长史,随府转卫军咨议参军,领记室
诛,行南蛮府事,寻为到彦之右军录事,入补尚书殿中郎左丞,领国子博士,迁御史中丞,坐事白衣领职。
元嘉二十四年,又坐宣漏密旨免官,卒年七十八,有《礼论》三百卷,集三十二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毛修之北魏 375 — 4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5—446 【介绍】: 北魏荥阳阳武人字敬文
初为桓玄屯骑校尉
失势,脩之诱令入蜀杀之,归刘裕
刘毅江陵,为耳目。
刘毅灭,还京都,为黄门侍郎右卫将军,转相国右司马,行司州事,戍洛阳
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辅刘义真关中,为夏兵所败,被俘。
夏国主赫连昌时,以善烹饪,为太官令
宋文帝元嘉五年北魏大破夏军,赫连昌被俘,获脩之。
魏使领吴兵讨柔然大檀,以功拜吴兵将军,累迁尚书封南郡公
以能为南人饮食,常在太官,主进御膳。
太延二年,为外都大官
卒谥恭
全后魏文·卷二十六
修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
晋隆安初殷仲堪宁远参军,历桓玄后军、太尉相国参军
篡位,以为屯骑校尉
安帝反正,除骁骑将军
刘裕镇军、咨议参军,加宁朔将军,迁右将军,进龙骧将军。
辅国将军,加宣城内史,领刘毅军司马卫将军司马、南阳太守
入为黄门侍郎,复为右卫将军冠军将军河南河内郡太守
王镇恶安西司马。
义熙十四年赫连勃勃所擒,勃勃死,与赫连昌俱为太武所擒。
神麚中,拜吴兵将军,领步兵校尉,迁散骑常侍前将军光禄大夫,进太官尚书封南郡公,迁特进抚军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太延二年为大都大官
卒年七十二,谥曰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羊玄保南朝宋 371 — 4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1—464 【介绍】: 南朝宋泰山南城人
起家楚台太常博士
历官武帝镇军参军
善弈,棋品第三,文帝曾与赌郡戏,胜,以补宣城太守
累迁丹阳尹、会稽太守
为政宽和,虽无殊绩,去后令人思念。
孝武帝即位,为散骑常侍,迁金紫光禄大夫
卒谥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琨南齐 399 — 4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9—482 【介绍】: 南朝齐琅邪临沂人初名昆仑
王华从弟。
历仕南朝宋各帝,官至右光禄大夫
顺帝逊位,宋亡,百僚陪列,恸泣不自胜。
齐高帝即位,加侍中
谦恭谨慎,俭于财用。
设酒不过两碗,盐豉姜蒜之属,并挂屏风,酒浆悉置床下,内外有求,手自给之。
避讳过甚,父母讳,不得犯,时谓矫枉过正。
全齐文·卷八
琅邪临沂人
卫将军荟孙。
宋永初中,除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元嘉初,为尚书仪曹郎州治中
累迁左军咨议,领录事,出为宣城太守司徒从事中郎义兴太守
还为北中郎长史黄门郎宁朔将军东阳太守
孝建初,迁廷尉卿、骠骑长史,加临淮太守,转吏部郎
出为广州刺史,还为廷尉
给事中,转历阳内史,徙东中郎长史,迁度支尚书
出为广陵太守
泰始初,迁度支尚书,加光禄大夫
出为冠军将军吴郡太守,迁中领军,加太常及金紫,加散骑常侍,出为会稽太守
元徽中,迁金紫光禄、本州中正,加特进
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
齐受禅,领武陵王师,加侍中
建元四年卒,年八十四。
左光禄大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范晔南朝宋 398 — 4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8—445 【介绍】: 南朝宋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字蔚宗
范泰子。
少好学,善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袭封武兴县五等侯
初为彭城王刘义康冠军参军
后为檀道济司马,随军北征,迁尚书吏部郎。
文帝元嘉九年,触犯义康,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取诸家而作《后汉书》。
十七年义康以专权被黜,左卫将军,官至太子詹事
二十二年末,因涉及孔熙先等欲迎立义康事,被杀。
狱中作《与诸甥侄书》,述所撰《后汉书》意旨。
全宋文·卷十五
字蔚宗,泰少子,小字塼,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侯
义熙末武帝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
宋受禅,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
寻召为秘书丞
父忧服阕,为檀道济征南司马,领新蔡太守
寻为司徒从事中郎,迁尚书吏部郎。
文帝即位,左迁宣城太守
寻为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
母忧服阕,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
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元嘉二十二年,与孔熙先等谋立彭城王义康,事泄,弃市。
有《后汉书》九十七卷,集十五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袁淑南朝宋 408 — 4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8—453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阳源
袁湛侄。
博涉多通,好属文,不为章句之学。
彭城王刘义康司徒祭酒
宋文帝元嘉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左卫率。
太子刘劭将弑文帝不从,被害。
全宋文·卷四十四
字阳源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为彭城王义康军司祭酒
免,补衡阳王义季右军主簿临川王义庆卫军咨议参军,迁司徒左西属。
出为宣城太守,入补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迁尚书吏部郎。
出为始兴王浚征北长史
南东海太守
还为御史中丞,迁太子左卫率。
元凶入弑,并见杀,赠太常
孝武即位,赠侍中太尉谥曰忠宪公,有集十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韫南朝宋 ? — 4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77 【介绍】: 南朝宋晋陵丹徒人字彦文
初任步兵校尉宣城太守
宋前废帝景和元年晋安王刘子勋起兵,四方牧守应之者众,弃郡奔朝廷。
宋明帝嘉之。
虽才识凡庸,仍蒙优宠,屡迁侍中左军将军、雍州刺史、中领军等职。
宋顺帝升明元年谋反,伏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求那跋陀罗南朝宋 394 — 468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4—468 【介绍】: 或称摩诃衍
南朝宋时僧,中天竺人。
本婆罗门族。
习大乘,专精志学,博通三藏,苦节有精理。
文帝元嘉十二年泛海至广州
帝遣使迎至京师,住祗洹寺讲经。
孝武帝大明初出新经《胜鬘经》,为时所重。
明帝泰始四年卒于建康
全宋文·卷六十三
求那跋陀罗,译言功德贤,中天竺人,号摩诃衍
元嘉十二年泛海至广州
文帝迎住祗洹寺,后从谯王荆州孝建中中兴寺泰始四年卒,年七十五。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此云功德贤
中天竺人。
始以家世事外道法。
因遁去。
求师剃落。
沙门
师令探经。
得大品华严。
师喜曰。
汝于大乘有缘乎。
为授菩萨戒。
而大乘益精。
时号摩诃衍
寻以书谕父母。
使归正。
既遍历师子诸国。
乃附舶而东。
届中途。
所饮之水既竭。
又风息不能进。
贤咒之。
骤雨充足。
广州
刺史车朗以闻。
驿至京师
元嘉十二年
初住祗洹寺。
已而诏入内供养。
琅琅颜延之
通才硕学。
束带造门。
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彭城王义康
南谯主义宣。
皆师事之。
译杂阿含法鼓胜鬘楞伽等经。
共百馀卷。
谯王请讲华严经。
而贤独恨未善华言。
祷观世音以求感应。
夜梦神力士易其首。
旦起顿通语义。
遂就讲。
王以屡有怪梦问之。
对曰。
京都行有祸矣。
王构逆谋。
贤谏之。
至流涕。
王逼与俱下。
梁山之败堕江中。
一心诵观世音。
手捉竹杖。
见童子牵其衣。
贤曰。
汝小儿。
乃能尔耶。
至岸欲脱纳衣偿童子。
忽失所在。
王玄谟承诏。
送贤至台上尉安之。
且曰。
企德有日。
乃今始遇。
间关来归。
宁有恨乎。
对曰。
无所恨。
但念夙缘逢此适成熟耳。
上又戏之曰。
颇念谯王否。
对曰。
古人不忘一饭。
王饭我十年。
敢遽忘哉。
愿当从阶下。
求为王脩冥福。
惟哀怜之。
上为改容。
中兴寺成。
诏徙以住持。
上尝宴东府
王公毕集。
诏趣贤。
贤至。
皤然清臞。
上望见谓谢庄曰。
摩诃衍有机辩。
当戏之。
贤趋陛。
上曰。
摩诃衍不负来。
唯有一在。
即应声曰。
贫道客食陛下三十载
恩遇之厚。
无所欠。
所欠唯一死在。
上喜为促席。
一坐尽倾。
永明六年旱。
遍走群望无所验。
诏贤曰。
霶霈而后相见。
贤即绝饮食。
自嚗北湖钓台上。
嘿诵经咒。
明日大霔。
公卿入贺。
施与有加焉。
太始四年正月
示疾而卒。
春秋七十五。
求那跋陀罗
此云功德贤
中天竺人。
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
本婆罗门种幼。
学五明诸论。
后遇见阿毗昙杂心。
寻读惊悟。
乃深崇佛法。
其家世事外道禁绝沙门
乃舍家潜遁远求师范。
即投簪落䰂(音采)专精志学。
及受具戒博通三藏
到师子诸国皆传送资供。
既有缘东方。
随舶泛海中途风止。
淡水复竭举舶忧惶。
跋陀曰。
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
何往不感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
俄而信风暴至密云降雨。
一舶蒙济。
宋丞相南谯王义宣荆州
创房殿请讲华严等经。
跋陀自忖未善华言有怀愧叹。
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
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
来至其前曰。
何故忧耶。
跋陀具以事对。
答曰。
无所多忧。
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
语令回转曰。
得无痛耶。
答曰。
不痛。
豁然便觉心神喜悦。
旦起语义皆通备领华言。
于是就讲。
元嘉末谯王屡有怪梦。
跋陀答云。
都将有祸乱。
未及一年元凶构逆。
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
跋陀颜容忧傪未及发言。
谯王问其故。
跋陀谏诤恳切。
乃流涕而出曰。
必无所冀。
贫道不容扈从。
谯王以其物情所信。
乃逼与俱下。
梁山之败火舰转迫。
去岸悬远判无全济。
唯一心称观世音。
手捉筇竹杖投身江中。
水齐至膝。
以杖刺水。
水流深駃。
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
顾谓童子。
汝小儿何能度我。
恍惚之间觉行十馀步。
仍得上岸。
即脱纳衣欲偿童子。
顾觅不见。
举身毛竖。
王玄谟督军梁山
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
善加料理驿信送台。
俄而寻得。
令舸送都。
世祖即时引见顾问委曲。
曰企望日久。
今始相遇。
跋陀曰。
既染衅戾分当灰粉。
今得接见重荷生造。
敕问并准为贼。
答曰。
出家之人不预戎事。
张畅宋灵秀等并是驱迫贫道。
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帝曰。
无所惧也。
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
给以人乘。
中兴寺成敕令移住。
后于秣陵凤凰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
视不见人。
众屡厌梦。
跋陀烧香咒愿曰。
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
行道礼忏常为汝等。
若住者为护寺善神。
若不能住各随所安。
既而道俗十馀人。
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
寺众遂安
大明六年天下亢旱。
祷祈山川累月无验。
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
如其无获不须相见。
跋陀曰。
仰凭三宝。
陛下天威冀必降泽。
如其不获不复重见。
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
不复饮食默而诵经。
密加秘咒。
明日晡时西北云起。
初如车盖。
日在风震云合连日降雨。
寻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
每食飞鸟乃集手取食。
太宗世礼供隆到。
大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愈。
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
临终三日延伫而望云。
见天华圣像。
隅中遂卒。
春秋七十有五。
中天竺人也。
少传五明。
天文书算。
医方咒术。
风甬盈虚。
世间术业。
多所究竟。
而志力坚明。
偏习方等。
以外典杂事弊释氏。
乃遁游师子国
依师入道。
专情学务。
辞小习大。
号之为摩诃乘焉
师欲试之。
命就闇室。
操取经匣。
即得华严大品。
师曰。
大乘于汝乃有重缘。
奉书父母。
劝归正法。
曰若专外道。
虽还无益。
若归依三宝。
则长得奉见。
父感至言。
遂乖邪崇正。
顷之功德贤乃奉送资供。
求向东方。
因随舶汎海。
元嘉十二年春
始至广洲。
云峰山
立寺以山为名。
刺史车朗表闻。
宋文帝遣使迎接。
其年冬至京师
敕住祇洹寺。
遥入宫台传译。
意好欣然若故旧。
甚敬异之。
琅邪颜延之
宕才硕学。
束带诣门。
于是京邑道俗。
车盖相望。
彭城谯王义宣置师事焉。
众僧共请出经。
于祇洹寺。
集义学诸僧。
初出杂阿含经五十卷。
又于东安寺。
出法鼓经二卷。
出相续解脱经二卷。
第一义五相略一卷。
后于舟杨郡。
译出胜鬘经一卷。
又于道场寺
出央掘四卷。
楞伽经四卷。
众七百馀人。
宝云传译。
惠观执笔。
辨章文义妙会。
先自元嘉二十三年
谯王镇荆洲。
请与俱行。
安憩辛寺。
更立殿房。
即于寺内。
无忧王经一卷。
八吉祥经一卷。
过去现在因果四卷。
无量寿一卷。
泥洹一卷。
凡十三部。
合七十三卷。
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
跋陀自忖未善汉语。
愧难积旬。
即旦夕礼忏。
请乞冥应。
遂梦有人。
白服持剑。
擎一人首来。
至其前曰。
何故忧邪。
跋陀具以事对答。
曰。
不痛。
壑然便觉。
心神喜悦。
旦起言义皆备领汉语。
于是就讲。
弟子法勇传译。
僧念为都讲。
虽因译人。
而玄解往复。
元嘉将末。
谯王屡有怪梦。
跋陀答以京都将有祸乱。
未及一年。
而二凶构逆。
孝建之初
谯王阴谋逆节。
跋陀颜容忧惨。
而未及发言。
谯王问其故。
跋陀陈争垦切。
乃流涕而出。
曰必无所翼。
贫道不容扈从。
义宣问曰。
法师何故谓弟子举事不成。
答曰。
大王名义宣
当以义济。
今兴兵犯从非义也。
何以能剋。
义宣以其物情所信。
乃逼与俱下。
过江洲。
见咸质质。
问曰。
法师观弟子军容何如。
答曰。
犹如聚墨耳。
梁山之败。
火榄转迫。
去岸悬远。
𠜁无济理。
唯一心称观世音。
手捉邛竹杖。
投身江中。
水裁至
以杖刺水。
水深流驶。
见一童子。
寻后而至。
以手牵之。
顾谓童子。
汝小儿何能度我。
恍忽之间。
觉行十馀步。
仍得上岸。
即脱纳衣。
欲宾童子。
顾览不见。
举身毛竖。
方知神力焉。
王玄谟督军梁山
孝武敕军中得摩诃乘
善加料理。
驿信送台。
俄而寻得。
令舸送还都。
孝武即时引见。
顾问委典。
曰企望日久。
今始相遇。
跋陀对曰。
既染觉戾。
分为灰粉。
今得接见。
重荷生造。
敕问置谁为贼。
答曰。
出家之人不豫戎事。
张畅宗灵秀等。
并是驱逼贫道所明。
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孝武曰无所惧也。
是日敕住后堂。
供施衣物。
给以人乘。
跋陀在荆洲十载。
每与谁王书疏。
无不记录。
及军败简检。
无片言及军事者。
孝武明其托谨。
益加礼遇。
后因闲谈。
聊戏问曰。
丞相不。
答曰。
受供十年。
何可忘德。
今从陛下。
乞愿为丞相三年烧香。
悽然动容。
义而许焉。
中兴寺成。
敕令移住。
令开三间房
后于东府宴会。
王公毕集。
敕见跋陀
时未及净𩬊。
白首皓然。
孝武遥望。
顾语尚书谢庄曰。
摩诃乘聪明机解。
但老期已至。
朕试问之。
必悟人意。
跋陀上阶。
因迎谓之。
摩诃乘不负远来之意。
但有一在。
即应声答曰。
贫道远归京。
垂四十年。
天恩隆遇。
衔块罔极。
但七十老病。
唯一死在。
其机辨。
敕近御座。
举朝屡目焉。
后于秣陵凤凰楼西起寺。
每至夜半。
辄有推户而唤。
视不见人。
众屡厌梦。
跋陀烧香咒曰。
汝宿缘居此。
我今起寺。
行道礼忏。
常为汝等居住者。
为护寺善神。
若不能居。
随所安。
既而道俗十馀人。
同夕梦见。
鬼神千数。
皆荷担移去。
寺众遂安
大明七年天下亢旱。
祈祷山川。
累日无验。
孝武请令祈雨。
必使有感。
如其无效。
不须相见。
跋陀答曰。
仰凭三宝。
陛下天威翼必降泽。
如其不获。
不复重见。
即往北湖钓台
烧香祈请。
不复饮食。
默而诵经。
密加秘咒。
明日晡时。
西北云起如车盖。
日在
风震合。
即日降雨。
明旦公卿入贺。
敕见慰劳。
嚫施相续。
跋陀自幼以来。
蔬食终身。
常执持香炉。
未尝辍手。
每食竟辄分食。
飞鸟集手取食。
至明之世。
礼供弥盛。
泰始四年正月
觉体不平。
便豫与明帝公卿告辞。
临终之日。
延伫而望云。
见天华圣像。
禺中遂卒。
春秋七十五。
明帝深加痛惜。
慰赙甚厚。
公卿会葬。
荣众备焉。
又续有求那毗地
中天竺人。
聪瞻有记。
诵经十馀万言
兼解阴阳道术。
以齐建元中来至。
住毗舍离寺。
永明十年
译出十二因缘。
及颀湏达长者经。
造正观寺()。
求那跋陀罗
此云功德贤
中天竺人。
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
本婆罗门种。
幼学五明诸论。
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该博。
后遇见阿毗昙杂心。
寻读惊悟。
乃深崇佛法焉。
其家世外道禁绝沙门
乃舍家潜遁远求师友。
即投簪落彩专精志学。
及受具足博通三藏
为人慈和恭恪事师尽礼。
顷之辞小乘师进学大乘。
大乘师试令探取经匣。
即得大品华严。
师嘉而叹曰。
汝于大乘有重缘矣。
于是读诵讲宣莫能詶抗。
进受菩萨戒法。
乃奉书父母劝归正法曰。
若专守外道则虽还无益。
若归信三宝则长相见。
其父感其言至。
遂弃邪从正跋陀前到师子诸国。
皆传送资供。
既有缘东方。
乃随舶汎海中途风止。
淡水复竭举舶忧惶。
跋陀曰。
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
何往不感。
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
俄而信风暴至。
密云降雨。
一舶蒙济。
其诚感如此。
元嘉十二年广州
刺史车朗表闻。
宋太祖遣信迎接。
既至京都敕名僧慧严慧观
新亭郊劳。
见其神情朗彻莫不虔仰。
虽因译交言而欣若倾盖。
初住祇洹寺。
俄而太祖延请深加崇敬。
琅琊颜延之通才硕学。
束带造门。
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
大将军彭城王义康
丞相南谯王义宣
并师事焉。
顷之众僧共请出经于祇洹寺。
集义学诸僧译出杂阿含经。
东安寺出法鼓经。
后于丹阳郡译出胜鬘楞伽经。
徒众七百馀人。
宝云传译。
慧观执笔。
往复咨析妙得本旨。
谯王荆州
请与俱行安止辛寺。
更创房殿。
即于辛寺出无忧王过去现在因果及一卷无量寿一卷泥洹央掘魔罗相续解脱波罗蜜了义现在佛名经三卷第一义五相略八吉祥等诸经并前所出凡百馀卷常令弟子法勇传译度语。
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
跋陀自忖未善宋言有怀愧叹。
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
遂梦有人白服持剑。
擎一人首。
来至其前曰。
何故忧耶。
跋陀具以事对。
答曰。
无所多忧。
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
语令回转曰。
得无痛耶。
答曰。
不痛。
豁然便觉心神悦怿。
旦起道义皆备领宋言。
于是就讲。
元嘉将末谯王屡有怪梦。
跋陀
都将有祸乱。
未及一年元凶构逆。
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
跋陀颜容忧惨未及发言。
谯王问其故。
跋陀谏争恳切。
乃流涕而出曰。
必无所冀。
贫道不容扈从。
谯王以其物情所信。
乃逼与俱下。
梁山之败大舰转迫。
去岸悬远判无全济。
唯一心称观世音。
手捉邛竹杖投身江中。
水齐至膝。
以杖刺水。
水流深驶。
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
顾谓童子。
汝小儿何能度我。
恍忽之间觉行十馀步。
仍得上岸。
即脱纳衣欲偿童子。
顾觅不见。
举身毛竖。
方知神力焉。
王玄谟督军梁山
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
善加料理驿信送台。
俄而寻得。
令舸送都。
世祖即时引见顾问委曲。
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
跋陀曰。
既染衅戾分当灰粉。
今得接见重荷生造敕问并谁为贼。
答曰。
出家之人不预戎事。
张畅宋灵秀等并见驱逼贫道。
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帝曰。
无所惧也。
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
给以人乘。
跋陀在荆十载。
每与谯王书疏无不记录。
及军败检简无片言及军事者。
祖明其纯谨益加礼遇。
后因闲谈聊戏问曰。
念承相不。
答曰。
受供十年何可忘德。
今从陛下乞愿。
愿为丞相三年烧香。
帝悽然惨容义而许焉。
中兴寺成敕令移住为开三间房
后于东府宴会。
王公毕集。
敕见跋陀
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
世祖遥望顾谓尚书谢庄曰。
摩诃衍聪明机解。
但老期已至。
朕试问之。
其必悟人意也。
跋陀上阶。
因迎谓之曰。
摩诃衍不负来之意。
但唯有一在。
即应声答曰。
贫道归帝京垂三十载。
天子恩遇衔愧罔极。
但七十老病唯一死在。
其机辩。
敕近御而坐。
举朝属目。
后于秣陵凤皇楼西起寺。
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
视之无人。
众屡厌梦。
跋陀烧香咒愿曰。
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
行道礼忏常为汝等。
若住者为护寺善神。
若不能住各随所安。
既而道俗十馀人。
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
寺众遂安
今陶后渚白塔寺即其处也。
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无验。
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
如其无获不须相见。
跋陀曰。
仰凭三宝。
陛下天威冀必隆泽。
如其不获不复重见。
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
不复饮食。
默而诵经。
密加秘咒。
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如盖。
日在风震合连日降雨。
明旦公卿入贺。
敕见慰劳。
䞋施相续。
跋陀自幼以来蔬食终身。
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
每食竟辙分食飞鸟。
乃集手取食。
太宗世礼供弥隆到大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悆。
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
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之。
见天华圣像。
禺中遂卒。
春秋七十有五。
太宗深加痛惜慰赙甚厚。
公卿会葬荣哀备焉。
时又有沙门宝意
梵言阿那摩低。
本姓康
康居人
世居天竺
宋孝建中来止京师瓦官禅房。
恒于寺中树下坐禅。
又晓经律。
时人亦号三藏
常转侧数百贝子
立知凶吉。
善能神咒。
以香涂掌。
亦见人往事。
宋世祖施其一铜唾壶。
高二尺许。
常在床前。
忽有人窃之。
意以席一领。
空卷之咒上数通。
经于三夕唾壶还在席中。
莫测其然。
于是四远道俗咸敬而异焉。
齐文惠文宣梁太祖
并敬以师礼焉。
永明末年终于所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运长南朝宋 ? — 4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78 【介绍】: 南朝宋宣城怀安人
善射
初为宣城郡
刘彧为太子时,出为射师。
性诚谨,为所委信,及嗣位(宋明帝),厚遇之,使执权要。
后废帝时通事舍人
以平桂阳王刘休范功,封南城县
顺帝即位,为宣城太守
沈攸之反,运长有异志,被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彧南朝宋 413 — 4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3—472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景文
宋明帝讳,以字行。
王球从子。
妹为明帝后。
好言理,少与谢庄齐名。
起家太子太傅主簿
宋孝武帝时,累迁司徒左长史
宋明帝立封江安县侯
累官中书监尚书左仆射扬州刺史
明帝疾笃,虑其门族强盛,且凭舅之重,恐其不能奉事幼主,遂赐死。
谥懿
全宋文·卷二十
景文,弘从子,本名彧,避明帝讳,故称字。
元嘉中为太傅主簿,转太子舍人,袭伯父智爵建陵子。
出为江夏王义恭始兴王浚征北后军二府主簿武陵王文学孝武抚军记室参军南广平太守,转咨议参军,随府转安北镇军参军,出为宣城太守
孝武即位,徙东阳太守,入为御史中丞秘书监,迁司徒左长史,补散骑常侍,寻复为左长史
大明中复为秘书监太子右卫侍中,出为安陆王子绥冠军长史辅国将军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又征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右卫将军给事中太子中庶子
前废帝即位,徙秘书监,出为江夏王义恭太宰史辅国将军南平太守
永光初吏部尚书景和初右仆射
明帝即位,进尚书仆射,加领左卫将军
遭父僧朗忧去职,起为中军将军丹阳尹、兼中书令,出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服阕,封江安县侯,进号镇南将军
征为尚书左仆射吏部扬州刺史,加领中书令,又进中书监,领太子太傅
泰豫元年赐死,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懿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系宗南齐 419 — 4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9—495 【介绍】: 南朝齐丹阳人
少善书画,宋后废帝元徽初,为奉朝请员外郎封始兴南亭侯
齐高帝即位,为建康
齐武帝永明初,转淮陵太守右军将军
唐寓之暴乱,发宿卫兵东讨,命系宗随军慰劳。
遭乱郡县,百姓被驱逼者,悉无所问,还复民伍。
后修治白下城,民苦役烦,系宗向帝建议役使从寓之为逆者,从之。
郁林王即位,为骁骑将军宣城太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式之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东莞莒人字延叔
刘穆之中子。
累迁太子中舍人宣城淮南郡太守
在任贪赃纳贿,声名狼藉。
扬州刺史从事检校之。
仗从征关、洛有功,而直承不讳。
后迁吴郡太守,卒。
全宋文·卷三十九
式之字延叔东莞莒人仆射刘穆之次子,为相国中兵参军
入宋,迁太子中舍人黄门侍郎宁朔将军宣城淮南郡太守,入为太子右卫率、左卫将军吴郡太守,卒,赠征虏将军德阳县谥曰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僧达南朝宋 423 — 4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3—458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
王弘子。
临川王刘义庆婿。
早慧,宋文帝以为太子舍人
性好游猎,历宣城吴郡太守
孝武帝大明中,以归顺功,封宁陵县五等侯,累迁中书令
自负才地,以不得宰相为恨。
曾辱宠臣颜师伯路太后侄孙。
遂因高阇谋乱事陷之,下狱赐死。
全宋文·卷十九
僧达,弘少子。
元嘉中始兴王睿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
又迁洗马,出为宣城太守,徙义兴
孝武举义,以为长史,加征虏将军
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
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
不行,补护军将军,除吴郡太守
坐事免,除太常
又免,除江夏王义恭太傅长史临淮太守
太宰长史、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封宁陵县侯,迁中书令
有集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